商品期货配资 投研笔记:检测行业分析之商业模式及行业空间

发布日期:2025-02-14 02:00    点击次数:107

商品期货配资 投研笔记:检测行业分析之商业模式及行业空间

后期本公众号将新添一位小伙伴,雪球ID:减熵鱼,目前偏向于研究物业、消费等行业,马克鱼还是将继续在生物医药行业学习。免责声明:该篇分析今年1月,仅为研究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有观点, 仅代表个人立场且可能会变,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2020受益最多的一本书是静逸投资的《投资至简》,一个公众号《投资聚义厅》。整合了一套自己的投资思路和框架,结合最近关注的比较多的检测行业,实际应用一下,供参考指教。以下,enjoy: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是0-1,1-N,N-XN的过程。一、0-10-1,就是商业模式立不立得住(DCF终值是否可见),具体包括1. 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本质,是否解决实际问题、产生价值。2. 下游是否存在长期需求,是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本盘用户、种子用户。3. 上下游好欺负吗?定价权怎样?4. 核心壁垒和能力是啥?5.政策友好吗?有没有替代品?科技创新会对行业、公司造成什么影响?6. 有没有他山之石,成熟市场(美日欧)是不是有对标企业,相似行业、模式有没有跑出来的企业。7. 行业内主要玩家目前过的怎么样?初看整体的毛利、净利、ROE、现金流质量等。其中1、2、3、4、5是核心定性,6、7作为辅助判断。1.检测行业服务的本质?检测行业TIC,即测试Testing,检验Inspection,认证Certification。还有个周边的兄弟也大致可以纳入进来,就是计量。下游行业非常多,包括食品、工业品、环保、汽车、建筑建材等种种。这里按照报告最终使用人来分会比较清晰,一种是最终报告使用人是下游客户自己,一般嵌入到客户的生产制造流程中,相当于扮演了质检风控的角色,客户将这部分职能外包而已,检测行业在其中是赚产业链细分背景下的专业分工服务的钱。另一种的最终报告使用人是下游客户的客户,比如政府职能部门要求的各种出厂质量报告,各种符合ISO的认证等等,消费者看的质量合格证等。所以行业服务的本质在我看来是1. 产业链细分背景下的专业风控外包服务+2. 公信力的货币化变现。从这两点看,都是解决了实际问题的,从产生价值的角度看,1. 风控外包服务看性价比,举个例子,检测行业公司提供外包质检测试比下游建一个质检车间成本更低,或者相同成本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就产生了价值。2. 公信力货币变现,在当前和谐社会、消费升级环境下基本是客户的客户(下游消费者)的刚需。所以1能促进生产,2能促进交换,生产和交换不就是商业社会进步的两大核心要素嘛。2.下游是否存在长期需求,是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本盘用户、种子用户?是的,需求问题上面已经解释,是存在长期需求的(可能有人会说之后大家都乌托邦了,信任成本是0了,还需不需要这种盖章式的公信力服务?)信息不对称在我看来长期存在,这个公信力货币变现也将长期存在。关于基本盘和种子用户,目前国内的主要玩家华测检测、广电计量、国检集团的服务内容和下游行业各有侧重,但都有较为稳固的基本盘。3.上下游好欺负吗?定价权怎样?上游主要是测试仪器、设备,实验室租赁场地等,较为分散和易获得,大量采购的情况下有一定议价权。下游(付费方)主要是各类企业,小B为主,也较为分散,关于对下游的议价权我认为也是偏强的,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上的优质供给是稀缺的,包括外包服务的质量以及认证服务的公信力,大检验公司有优势二是检验的客单价相对低,一份报告的平均价值不到2000(华测2019年年报,收入除以报告数毛估),检验认证费用占客户终端产品的价值量0.1-1%不等,但提供的实际作用又很大,质检对于生产,认证对于消费者教育、出口都很关键。总体属于价值量不大但又起重要作用的环节,客户压价意愿和能力都较弱。联想开来,有点“口红经济”那个意思,经济不好的时候姑娘们还是愿意买口红,口红价值不高但提升整体妆容效果好,包括建材超级白马东方雨虹,也有点这个意思,防水材料占建安成本总体比重较小,但所起的效果极为重要。4.核心壁垒,产业链重构可能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需求决定供给,从下游客户的需求倒推企业应该具有的护城河。对于风控外包服务,客户其实也跟一般的零售服务一样,就是“多快好省”,即服务科目多,效率高,服务质量好,价格亲民。分别对应着检测行业需要不断努力构建的护城河方向服务科目多——设备丰富,研发能力强(研发不同的检验流程和项目),一站式服务能力。效率高——人员效率高,地域性分布高触达率服务质量好——设备先进,检验流程科学先进,人员经验丰富。省——规模效应,接单多分摊费用。对于公信力货币变现,尤其是认证等,最主要的就是两点,一、公信力的获取,公信力底层来自政府,由政府赋予资质和牌照,涉及到检测中心实验室的等级评定(国家级、行业级等等)。二、公信力的巩固、扩张基于以上,一个优秀的检测行业公司应该具有以下的核心壁垒及能力:(1)基础资源禀赋:有国家级/行业级的实验室,政府分发的检测牌照,在深度(某领域)或广度(全覆盖上)有优势(2)实验室网络效应:实现客户触达(客户营销+服务效率双向提升),提升品牌力(3)持续并购扩张的能力,某领域做深或渗透进入其他领域,以及地域扩张(4)降本增效的能力壁垒和能力嵌合在一起,壁垒决定基础能力,能力又反哺加深壁垒。本质上检测行业也是“连锁”的一种,既要能“连”即扩张,也要能“锁”即运营。扩张能力和运营沉淀能力都很重要,两条腿都要强壮不能瘸。5.政策友好吗?替代品或产业链重构?科技创新的影响?政策友好:是,2015年以来逐步放开第三方检测替代品:暂无,高性价比的外包服务是产业链专业分工的选择,公信力变现解决信息不对称是刚需科技创新:暂无负面影响,更多的是正面影响,比如更先进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区块链技对公信力的进一步提升等等。6.有没有他山之石,对标企业?国内类似模式跑出来的企业?有,金域医学,区别是金域医学to大B(医院),检测检验行业多数to小B(接近C)国外同模式对标企业?SGS,BV,Intertek,都活的很滋润,ROE奇高7.行业内玩家目前过的怎样?(1)收入、利润体量

图片商品期货配资商品期货配资

(2)毛利、净利

图片

(3)ROE

图片

(4)现金流质量

图片

(5)运营

图片

总体来看,过的还不错通过以上1-6点的分析,检测行业的0-1问题不大,商业模式是立得住的。二、1-N1-N,主要就是企业如何长大(多快长大,长多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N大概是多少,行业空间和预计市占率的乘积。2. 目前基数是多少,企业处于什么阶段。3.未来3-5年可预期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速率1.N大概是多大,行业空间*预计市占率行业空间:2018年全球检测行业约16000亿元,2010-2018CAGR9%(大于平均GDP增速)中国市场检测行业规模约2800亿元,在2010-2018保持CAGR19%增长(大于GDP增速),后续增长潜力仍巨大

图片

图片

从“内外双循环”的顶层设计及目前情况来看,内需的增长仍将提速,对外出口部分可能出现一定降速,两者中和来看未来5-10年内国内检测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速,预计12-15%那么到2023年国内检测市场规模大致6000亿元。其中随着政策加持,民营检测机构的份额不断提升

图片

预计到2023年,民营检测机构的市场规模大致占总体的50%,约3000亿元企业市占率:国内主要玩家/上市公司的当前市占率均不大,华测检测约1.6%,广电计量约0.8%,国检集团约0.5%。

图片

相比国际头部企业及其市占率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球份额领先的检测机构SGS、BV、Intertek的全球市占率大约为3-5%,比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稍高。

图片

预计到2023年国内民营检测机构的市场份额将逐步追上国际机构,达到1.5-3%的水平3000亿*1.5%~3000*3%,对应国内的头部玩家在2023年的收入为45-90亿元。2.目前基数是多少,企业处于什么阶段(粗略分析)

图片

重点考察国检、华测、广电计量三家:国检的近3年收入体量为7.52、9.37、11.07亿元,华测的近3年收入体量为21.18、26.81、31.83亿元,广电计量为8.37、12.28、15.88,华测的体量最大,广电计量、国检较小。增速方面广电计量增速较快,华测国检相似,但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图片

利润率、ROE方面,国检较为稳定,且保持较高水平,华测检测处理快速修复爬升阶段。广电计量的扩表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两家。通过初步阅读各家年报及卖方报告,以上不同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下游行业侧重(基本盘不同),国检主要以建材为主,华测以贸易保证、环保、食品为主,广电计量以工业品、军工为主。下游景气度略有不同。二是企业发展策略不同,国检较为稳健,实验室扩张及并购谨慎。华测在2017年之前扩张比较粗犷,目前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广电目前扩张速度较快。那么后面是否殊途同归呢?潜在发展路径如何3.未来3-5年可预期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速率先看他山之石,国际行业翘楚SGS:

图片

总结下来,就是“单点突出、并购扩张、运营沉淀”扩张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拓展服务品类,二是拓展服务区域,两者相辅相成,有更多的品类既可以满足客户一体化的需求,又可以提升单体实验室的效率,从而又对公信力和品牌有所促进,进入可以进入更多的区域,获得更多的订单,又反哺实验室的产能。并购是扩张的重要手段,而检测行业是一个天生适合并购的行业。随着产业升级和行业标准提高,优质的检测服务和公信力认证会是稀缺供给,小的企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从而失去订单,行业集中度提高是趋势。并购容易达成两个目的,一是扩大服务品类,二是获得客户,原先形成的品牌力和公信力给并购标的“赋能”相对容易。运营沉淀也是关键的一环,只“连”不“锁”只是虚增营收,利润被资本支出带来的财务成本、折旧摊销及产能爬坡期单位成本的增加给耗散掉,无法给股东带来实际的回报。纵观华测检测2017年前后的年报可以比较容易得到以上结论。所以企业需要注意在扩张和沉淀之间找到平衡,成熟期和“盈亏平衡期、早期亏损期“的实验室网点数量形成一种动态的均衡,反映在报表就是资本支出和经营现金流的关系,并购扩表——运营做轻,滚动前进。发展速率方面,结合行业空间及当前体量,以及集中度提升的背景,行业龙头企业三年营收翻倍是较大概率的事情。区别在于各家的经营政策和节奏有所不同。(华测已经进行过一轮,广电计量扩表期,国检相对稳健,但近期也有动作)。三、N-XNN-XN,就是企业的基础业务的其他衍生可能性,能否带来第二第三曲线。比如最近一纸文件引爆的物业股,尤其是体量较大的头部物管,一方面看到了物业内部产生“小新潮传媒”、“小58同城”、美吉姆、超级社区团购团长,等等可能的新业态新业务。另一方面往远点看,物业做的好的话就是“私域流量”,能挖掘无线宝藏。检测行业的N-XN,说实话没什么思路,目前能想到的无非就是检测服务形成的大数据对下游行业的赋能,检测公司扮演咨询或服务软件的供应商,类Saas概念,比如国检的这块建材建筑检测业务沉淀的数据能否衍生出像广联达类似的业务(纯拍脑袋,轻喷)四、总结1.检测行业的商业模式总体是立的住的,本质是“专业化服务外包”+“公信力货币化变现”,下游分布广且存在长期需求,上下游议价能力尚可,目前政策友好,行业内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中短期内替代品及科技创新不会带来颠覆。有他山之石,目前国内头部玩家过的还不错。0-1成立2.行业格局属于“中大行业、小公司”,几千亿市场规模也行业增速较快,从海外经验及国内政策及企业发展路径来看,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且不可逆(公信力品牌一旦形成会越来越巩固)。行业头部玩家看3年业绩翻倍,确定性较强。行业内公司虽然各自发展阶段不同,但并购扩张、运营沉淀的发展思路比较清晰。1-N成立,N有空间且清晰。3.X-XN,待进一步发掘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